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公告專區

    #聯盟活動|#創傷知情 活動實務懶人包─ Dr. Ray Bull教授篇】 列印
      資料更新時間:112-09-27 09:56

    #聯盟活動#創傷知情 活動實務懶人包─ Dr. Ray Bull教授篇】

    先前小編曾和大家分享過聯盟於08/18、08/21、08/22辦理的三場論壇活動,本篇將會呈現該三場Ray Bull講授的重點整理,在課程上Ray教授分享了幾個常見的實質性準則,例如ABE、P.E.A.C.E與曼德斯有效訪談原則,不過本次分享僅會著重在「取得最佳證據(ABE)」準則上喔!

    ABE準則最新的版本於2022年更新,目前全球都可在線上網站取得下載,若有興趣看完整原文的,可以點擊此連結:

    https://www.gov.uk/....../achieving-best-evidence-in......

    📌 #規劃與解釋

    有效的規劃和解釋是ABE準則最關鍵的一環,特別是對弱勢受訪者而言,在訪談前進行完善準備,在訪談過程中反倒更具效益。

    為什麼規劃與解釋會如此重要呢?舉例來說,多數的性犯罪被害人/證人(同時也是訪談中的受訪者),尤其是在談論到 #個人隱私資訊 ,例如涉及性方面等私事時,會比一般證人更容易感到羞愧或不滿。

    因此作為訪談者,在訪談前不能假設受訪者是「無所不知」的立場,無論對方是否做好準備,訪談者仍皆應在訪談開始前,和受訪者告知訪談階段接下來會說到的內容、受訪者需要提供詳細說明的原因等情況,同時在真正進入訪談過程後,也不應針對受訪者的言論,去推測發生了什麼事,或產生不恰當的預設立場。

    📌 #階段式訪談

    ABE準則非常建議各位採用「 #階段式訪談 」(以下會就各點進行詳細介紹),該方法主要分成4個階段,根據研究和專業經驗發現,階段式訪談是最有可能從大多數受訪者那裡取得最佳證據的方法。

    在進行階段式訪談時,需要特別注意 #速度 ,因為有相當比例的性犯罪被害者/證人,於環境中會受到當下情緒、認知狀態等條件影響,導致這些人在理解、思考和回答的速度可能相較一般證人來得更慢,因此訪談者可能會需要做出放慢語速、給予對方更多時間回應或避免中途插話等因應行為,以提供更讓人安心的環境,講述其所遭遇的事項細節。

    📌 #建立友好關係

    多數訪談是基於調查目的進行,然對多數人、特別是弱勢者,「接受訪談」並不是一件尋常的情況,站在受訪者的立場,他們可能在一開始預想不到,自己必須要對其經歷做出如此全面詳細的描述,因為在正常情況下,通常不需要這麼做。

    所以身為專業的訪談者,絕對不能忽視掉該步驟,友好關係某種程度上代表與受訪者 #建立信任感 ,因此當受訪者在描述時,能夠幫助其願意提供更多的資訊與線索,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,很有可能在適當時機成為關鍵重點。

    📌 #自由敘事

    在自由敘事階段,訪談者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提問或說話方式,千萬不要打斷受訪者發言,訪談者扮演的應該是一個平等地位的 #引導者 ,而不是從高位下看的審判者,如果訪談者用俯視的視角來看待訪談,可能會間接造成訪談者提出一些不恰當的問題,更會導致受訪者無法進行完好的回覆,疏漏掉重要細節。

    除了注意說話方式外,訪談者在此階段需要具備相當的耐心,訪談過程往往不會在一開始就切入核心,受訪者在回想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 #停頓#沉默 ,或提出許多和事件不相關、重複的資訊,對不同人來說,在大腦回想的同時還須轉化成字句說出口,每個人處理資訊的方式不一、效率也不同。

    最好的引導方式,其實是讓訪談者使用開放式問答,讓受訪者自由地用進行回覆與描述,如果在過程中發現受訪者對某些問題回覆的較踴躍,或有較明顯的反應,可以適當鼓勵受訪者再多提供一些資訊。

    以下針對實務上做法,提供中性態度的回覆內容範例:

    <範例一>

    受訪者:當他這樣做的時候,我非常不喜歡。

    訪談者:了解,我能夠聽得出來你當下不喜歡這個舉動。

    <範例二>

    受訪者:一開始他對我…(描述事件的一小部分過程)。

    訪談者:那接下來還發生了什麼事呢?你願意試著幫我回想一下,慢慢告訴我嗎?

    📌 #提出問題

    承上點描述,在訪談進入自由敘事階段時,並非所有證人都能熟練地提取記憶,尤其像弱勢者容易陷入恐懼、壓力的情緒中,在資訊提取的困難度也就更高。這時便需要訪談者適當提出問題,幫助受訪者陳述與進行回憶。以下也針對幾個「不好」的問題與方式,分點進行描述。

    #不好的問題與方式

    (1)封閉式「是/否」問題

    封閉式問題,例如內容被侷限在只能回答是或否的問題,因多數文化背景的對話互動,回答「是」普遍容易被認為是正確/禮貌的答案,因此無論問題內容如何,多數受訪者都會肯定回答「是」;而會回答出「否」的情況,少數可能是因為內容涉及社會不認同/禁忌的價值觀念,讓受訪者傾向回覆大眾會接受的答案。

    簡而言之,「是/否」性質的問題,會將受訪者的回覆限縮於「非此即彼」、「非黑即白」的狀態,如果想避免此類問題,除了改以開放式問題訪談,也可在是/否選項後再加上「 #或其他 」的選項,打破2選1的回覆範圍,會更容易引導人們說出可信的答案。

    (2)暗示性/引導式問題

    當訪談者以權威方式(如上對下)進行訪談、提問具暗示或太複雜的問題,會讓受訪者的回覆並非基於回憶,而是基於提問方式,依循訪談者的暗示進行回答。引導式問題適用的情況,僅發生在其他提問策略都無法引起受訪者反應的時候,才會考慮使用引導式問題。因此建議訪談者仍以開放式問題為主,引導式問題為輔(且不經常使用),只在非必要情況才進行引導,且過程中訪談者需持續關注受訪者狀態,依當下狀況進行調整。

    (3)避免話題跳躍

    在進行訪談時,訪談者可先針對一主軸提出各類型的問題,然後再繼續就下一個主軸進行提問;或者也可以透過說:「我現在想問你一些其他問題」等說法表示變更內容,避免出現話題過於跳躍,造成受訪者思考、認知無法應付的情況。

    (4)忽視不想聽到的訊息

    人在交談時經常有一項不會被注意到的弱點,即是會下意識忽視與自身觀點/假設相反的訊息,在訪談者認為弱勢受訪者敘事能力較弱的情況下,更容易因被影響而忽視較多訊息。針對此情形,進入訪談前可另外加入「 #陪同訪談者 」的角色,藉由不斷檢查主要訪談者和受訪者間的溝通與對談,確認是否在過程中忽視了受訪者所提供的重要資訊。

    📌 #評估證詞可信度線索

    Ray 教授在課堂上分享過義大利的一項研究,該研究比較了性虐待案件中兒童「證詞」的內容,法院在這些案件分別做出了「有罪」、「無罪」的判決,而結果顯示兒童揭露的內容中,有某幾項要素明顯造成判決差別,這些要素分別是細節數量、互動描述、對話再現與自發性修正/補充。

    另一項針對性侵犯調查員的研究,以及針對警察(和陪審員)對謊言線索看法的研究都各自發現,陳述的一致性、矛盾性、細節數量、連貫性與合理性等幾項要素,被認為是廣泛使用於評估可信度的線索。

    最後依Ray教授自身相關文獻研究的概述也顯示,確實 #細節數量 (amounts of detail)、 #一致性 (consistency)、 #合理性 (plausibility)、 #連貫性 (coherence),以及 #少數或無矛盾性 (few/no contradictions)等內容,對證詞可信度的評估都至關重要。

    本次的分享告一段落,希望小編整理出的要點能夠幫助各位專業人員,如果發現內容有誤、需要更正,或有其他想一同討論的資訊,也歡迎直接聯繫聯盟粉專或來信/致電聯絡!

    資料來源:

    [112/08/18.08/21.08/22論壇活動授課內容]

    Trauma-Informed Investigative Interview Practice – How To Achieve Best Evidence With Traumatised Witnesses, Professor Ray Bull,Dsc (0818.0822)

    Trauma-Informed Investigative Interview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– How To Achieve and Evaluate Best Evidence With Traumatised Witnesses (0821)

    #TCIV #trauma #traumaandviolenceinformedcare #traumahealing #traumainformed

    #traumatherapy

    #創傷

    上版日期:112-09-27
    • 相關圖片
      1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1
      2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2
      3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3
      4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4
      5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5
      6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6
      7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7
      8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8
      9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9
      10. 創傷與壓力懶人包1-10
    :::
    ▲開啟 ▼關閉